
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快速提升,大量海外人才选择回国发展。近年来,受国际形势变化和中国发展机遇的双重影响,这些人才强烈希望恢复中国国籍,但现行审批程序的诸多不合理之处,却成为阻碍他们“回归”的重要障碍。
据不完全统计,目前在华工作生活且持有外国国籍的高层次人才数量可能超过50万人。这些人才不仅自身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,还能带动形成人才集聚效应,是我国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重要力量。优化国籍恢复程序不仅能满足高层次人才的现实需求,增强其扎根中国发展的信心,还将向国际社会传递积极信号,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华发展。如果不能及时优化相关政策和程序,可能导致这些宝贵人才流失,影响我国创新发展战略的实施。
为此建议:
创新审批程序,建立“一站式”办理机制。允许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在境内直接办理放弃外国国籍手续。建立外国国籍放弃确认的国际协作机制,通过外交渠道与主要国家建立信息互认机制。在此基础上,设立专门服务窗口,配备熟悉相关政策和外语的工作人员,实现申请材料受理、审核、反馈的全程化服务。同时,简化审批层级,将审批权限适当下放,建立市地办理为主、省级统筹指导的工作机制,有效缩短办理周期。
建立分类评估机制,对不同类别人才采取差异化政策。制定科学合理的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,重点考察申请人的专业背景、创新成果、发展潜力等要素。对于在国家重点发展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高层次人才,开通绿色通道,简化审核要求。建立部门协同机制,由科技、教育、人社等部门联合开展人才评估,提供专业意见。同时,建立信用承诺制度,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可以通过承诺方式先行恢复中国国籍,在规定期限内补充完善放弃外国国籍的相关手续。
完善配套政策,解决过渡期间的实际问题。在申请人办理国籍恢复期间,允许其继续持有现有证件,保障正常工作和生活。针对需要赴境外处理资产的申请人,建立“担保承诺 限期返回”机制:由申请人提供担保人并签署承诺书,承诺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境外事务处理并返回;同时缴纳一定金额保证金,待按期完成相关手续后予以退还。此外,允许申请人在过渡期间办理银行、教育、医疗等民生事务,为其子女入学、医疗保障等提供便利。设立专项法律咨询服务,帮助申请人妥善处理海外资产、商业关系,并及时发布办事指南。
建立高效的审批协同机制。在国务院层面设立专门工作组,由公安部牵头,外交部、科技部等相关部门参与,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重大问题。建立重点案件会商制度,对涉及国家重大项目、关键技术领域的高层次人才,可采取“特事特办”方式加快办理。建立健全监督评估机制,定期通报各地办理情况,对审批效率低、服务质量差的地区进行通报督促整改。